[微軟] 蜜月期結束!OpenAI拒絕提為微軟提供幫助引沖突

當地時間3月7日消息,在遭遇多次挫折之後,微軟消費者人工智能部門負責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似乎正在穩步推動微軟降低對OpenAI的依賴程度。知情人士透露,微軟正在自主研發人工智能推理模型,旨在與OpenAI展開競爭,並計劃將這些模型推向市場,供開發者使用。
知情人士稱,2024年秋季,蘇萊曼在與OpenAI高層的視頻會議中,針對雙方技術協作機制提出了質疑。此次會議焦點集中於OpenAI最新研發的o1大模型底層邏輯透明度問題——蘇萊曼要求OpenAI技術團隊提供該模型“思維鏈”(Chain-of-Thought)的具體實現文檔,但未能獲得令其滿意的結果。
根據微軟之前與OpenAI達成的戰略協議,微軟13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不僅獲得OpenAI技術成果的優先使用權,更包含核心算法的共享權益。此次會議因OpenAI未能履行協議中的技術透明條款而提前終止,直接暴露出雙方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控制權上的深層矛盾?。
作為微軟人工智能戰略的掌舵者,蘇萊曼自2024年3月履職以來始終面臨雙重使命的平衡難題:微軟既需要保持與OpenAI的深度協同,確保其技術紅利持續反哺微軟產品矩陣,同時又需加速自研AI技術的突破,減少對OpenAI的技術依賴。
自研模型
據知情人士透露,蘇萊曼的副手卡倫.西蒙尼揚(Karén Simonyan)率領的團隊,近期完成了微軟內部代號MAI的系列模型的訓練工作。在通用基准測試中,這些模型的表現幾乎與OpenAI和Anthropic的先進模型不相上下。該團隊同時還在訓練推理模型,這些模型運用“思維鏈”技術來解決問題,未來極有可能與OpenAI的模型形成直接競爭態勢。
蘇萊曼團隊已著手在微軟的Copilot中嘗試替換OpenAI的模型,轉而采用性能更為強勁的MAI模型。據知情人士透露,微軟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將MAI模型作為應用程序接口(API)予以發布,讓外部開發者能夠將其集成至各自的應用程序中。這一計劃此前從未被公開披露過,這意味著微軟的模型將與OpenAI及其他人工智能實驗室的API產品展開直面競爭。
在蘇萊曼的統籌指導下,微軟還通過測試OpenAI競爭對手的模型,進一步推進風險分散策略。這些模型涵蓋了Anthropic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xAI,以及DeepSeek和Meta的開源模型。它們將被用於支持Copilot——微軟內置於Windows、Edge瀏覽器及其他產品中的人工智能工具,而目前這些工具主要依賴OpenAI的技術。蘇萊曼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與強大創造力的時代。我們正在幕後測試幾乎所有主要實驗室的模型,包括全部開源模型。我們對它們進行測試與實驗,這一情況並非此前任何人所預料到的。”
目前,尚無法確定蘇萊曼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明星人物,能否成功助力微軟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的自給自足。盡管西蒙尼揚團隊對MAI模型的性能頗為自信,但這些模型既未公開發布,也未在微軟內部廣泛應用,因此其實際質量難以評估。知情人士透露,MAI模型的訓練歷時近一年,期間遭遇了技術難題、戰略調整以及核心人才流失等問題。部分核心人才的離職,源於他們對蘇萊曼的管理方式和技術路線存在分歧。與此同時,OpenAI已完成多批尖端模型的訓練與發布。
這些挫折致使一些外部人士對蘇萊曼能否達成其宏偉戰略持懷疑態度。風險投資家、專注於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投資的納撒尼爾.貝納奇(Nathan Benaich)表示:“從外部視角來看,目前仍不清楚在蘇萊曼領導下,這個團隊過去一年取得了哪些實質性成果。他們需要讓Copilot成為ChatGPT的有力競爭者,但我並不明晰他們將如何達成這一目標,也不清楚他們除了緊跟OpenAI的步伐外,是否還有其他獨特策略。”
對微軟而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至關重要。微軟在今年2月向股東披露,其所有業務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年化營收已超130億美元,相較於3個月前100億美元的年化營收有了顯著增長。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微軟Azure雲計算部門,包括OpenAI對Azure的大量使用,以及面向企業客戶、基於OpenAI技術的Office 365產品和開發者工具(如 GitHub Copilot),而這些業務並不在蘇萊曼的職責范圍內。相反,他的職責范疇主要集中在微軟的消費級應用領域,如必應和Windows。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